经营分析 - 管理层经营报告
2023/12 | 净利润 | 营业收入 | ROE | 毛利率 | 净利率 | 净现比 | 费用率 | 存货周转 | 应收账款周转 | 市场占有率 |
---|---|---|---|---|---|---|---|---|---|---|
深城交 (同比增幅) |
1.75亿 (+5.42%) |
14.19亿 (+15.74%) |
7.71% (-1.91%) |
37.35% (+2.69%) |
12.3% (-8.89%) |
0.72 (+900.0%) |
21.97% (-14.15%) |
7.39次 (-56.27%) |
1.52次 (-10.06%) |
1.15% (-6.5%) |
行业均值 (同比增幅) |
1.8亿 (+63.64%) |
30.09亿 (+19.79%) |
7.59% (+37.5%) |
21.89% (+5.85%) |
6.0% (+36.99%) |
0.72 (-58.38%) |
11.73% (-3.38%) |
8.41次 (+15.68%) |
2.93次 (+2.45%) |
- |
一、概述 2023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国家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但行业下行压力尚未扭转,行业竞争加剧的趋势只增未减,市场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进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研发应用,持续开展新基建建设及数字化运营业务创新,大力推进海外市场突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1,917.14万元,同比增长15.77%;利润总额18,832.98万元,同比增长3.9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6,200.18万元,同比增长1.1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为223,178.98万元,同比增长7.70%;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2,513.1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99.39%。2023年,公司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研发投入为13,464.1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49%,较上年同期增长7.51%,彰显了公司良好的经营和财务稳定性,确保了公司高质量发展。 二、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围绕公司“十四五”发展战略,公司将围绕“全球领先的城市交通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愿景,依托在规划设计领域的领先优势,聚焦新基建领域引领者、数字交通运营伙伴,加快从数字化技术服务型公司向空天地海隧一体化交通体系建设与运营科技公司转型,通过“技术+投资”双轮驱动,持续加强核心技术及产品研发能力、升级业务体系、完善市场布局、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夯实财务及经营稳定性,全力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二)2024年度经营计划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战略目标的关键一年,公司将结合市场环境变化,聚焦业务突破及能力提升,延续“竞争力提升”和“保障稳定性”两大核心战略主题,向空天地海隧一体化交通体系建设与运营科技公司转型,扎实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2024年将重点围绕技术与产品、业务与市场、人才建设、人效提升、财务与经营稳定性等方面开展以下重点工作: 1、持续保持科研技术及产品领先 以技术领先为核心,坚持数字化与行业相结合的创新技术路径,依托人工智能加强产品型研发,围绕客户“精准需求”打造交通一体化解决方案,并持续沉淀“简单可复用”的工具化产品,向平台型高科技企业转型。前沿技术方面,以科研攻关为龙头,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始终引领行业前沿技术方向,同时加强科研创新机制顶层设计及研发激励机制,保障全周期的前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品研发方面,依托AI大模型、数字孪生、在线仿真等技术,持续打磨空天地海隧一体化智慧交通OS平台,沉淀高竞争力的智能网联、高速、低空等管控平台产品,持续升级行业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 2、重点加强业务突破及市场布局 业务突破方面,升级以数据驱动的“1+4”业务组合,并重点向全国推广3大工程――低空工程、车能路云工程及新质枢纽工程,以及3大综合运营服务――效率运营、服务运营及安全运营。通过“技术+投资”双轮驱动,在技术方面,持续打磨以城市级数字孪生底座等核心产品,并梳理6大offering解决方案面向全国策划推送;在投资方面,以资本运作增强业务发展,加速资本化运作,整合上下游资源,推动产业延伸发展,加快新产业谋划,补齐能力及技术短板,全面加速推进能力建设。 市场布局方面,成立全球政企事业部,统筹深圳、中国区及国际市场,以核心城市为突破,面向重点客户,构建整体经营策划能力,加强渠道及合作伙伴建设。与此同时,凭借公司的品牌效应及技术优势,紧跟国内重大战略机遇和海外智慧交通投资机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化率高且经济发达的城市,探索推进国际市场新突破。逐步构建战略客户、全国区域和国际市场多级驱动的市场布局。 3、用好资本平台实现资源整合 成立投运事业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积极拓展资源整合的路径和深度,遴选与自身业务相互补充并具有战略协同效应的企业或资产开展股权并购,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及新团队的能力补充。重点围绕低空经济、智能网联、AI算力、交能融合、新基建产业园开展“策-投-建-营”一体化,加快核心技术升级及运营能力的沉淀,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盈利,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4、强化人才驱动型组织建设 2024年,公司将以业务升级转型为导向,强化人才驱动型组织建设。一是系统性、成建制加快引进、选拔、培养关键人才及团队,保障专业人才及时供应,助力组织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二是完善优化人才发展机制及激励机制,建立“强考核、强激励”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积极性和创造力。三是强化干部梯队建设,坚持做好干部考核评价及动态管理工作,切实形成“高目标-高绩效-高激励”的正向循环,建设敢突破、有担当、打胜仗的干部队伍。 5、持续深化人效提升 持续开展人效提升、提高整体运营效率是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生产端,对标行业领先企业,强化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支撑,基于新项目管理系统完善业务全流程数据底座平台,并通过业务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及分析,进一步优化端到端的LTC(Lead-to-Cash)流程,加强“售前-交付-回款”各阶段的生产效能提升。同时,持续沉淀组织最佳实践,面向全业务及全国化布局,提供切实有效的案例知识赋能及赋能工具,提升组织交付效率。管理端,持续开展组织优化,面向各业务板块全面推进人才资源池应用,完善人才标签、资源买卖及工时管理的体制及系统建设,始终保证组织结构匹配业务升级转型发展,人员能力匹配项目需求,坚持组织效率与人员效率并重。 6、夯实财务及经营稳定性 (1)财务管控方面,进一步夯实全面经营预算管控体系,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完善业财信息化建设,由公司级、部门级核算、决算下沉至项目级核算、决算,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依托采购管理系统加强供应商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持续优化、规范采购各项流程,助力公司采购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2)控股公司赋能方面,加强总部经验输出,协助控股公司提升管理水平,将从管理经验赋能、数字化能力赋能、市场商机共享、信息化建设四方面加强对控股公司管理及赋能。 (3)内控与合规体系方面,围绕管理提升、执行力检视、风险全面监控等目标,不断深化完善“监督资源集中调度、监督职责统一行使、监督内容全面覆盖、监督信息成果共享”的“六位一体”综合监督模式,打造强力监督队伍,为公司实现财务及经营稳定保驾护航。 |
2023/06 | 净利润 | 营业收入 | ROE | 毛利率 | 净利率 | 净现比 | 费用率 | 存货周转 | 应收账款周转 | 市场占有率 |
---|---|---|---|---|---|---|---|---|---|---|
深城交 (同比增幅) |
0.05亿 (+0.0%) |
5.56亿 (+21.4%) |
0.24% (+0.0%) |
27.4% (-4.16%) |
0.95% (-8.65%) |
-40.67 (+20.32%) |
24.45% (-21.21%) |
3.84次 (-68.08%) |
0.59次 (-18.06%) |
1.16% (+1.75%) |
行业均值 (同比增幅) |
0.74亿 (+37.04%) |
12.28亿 (+18.76%) |
3.45% (+27.31%) |
19.53% (-5.7%) |
6.01% (+15.58%) |
-1.73 (+25.75%) |
11.52% (-6.42%) |
3.9次 (+37.81%) |
1.29次 (+9.32%) |
- |
公司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经营指标保持稳定增长,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年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在业务发展方面继续以技术领先为核心,形成以“数字全要素”底座为基础,“平台+服务”为主要业务模式,面向新型城建行业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在品牌推广方面,加强以“创新示范高端智库”及“数字化基建应用先锋”为主题的品牌建设,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管理提升方面,强化战略管控,并持续开展组织、流程等管理优化,兼顾管理效能及经营、财务、投后稳定性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616.93 万元,同比增长21.32%,其中大数据软件及智慧交通业务营收占总营收 41.90%,同比增长 159.6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1,296.56万元,同比增长 338.39%。母公司实现净利润 2,954.47万元,同比增长267.31%。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及管理运营数字化转型逐见成效,人均产值同比上升约24%,人均净利润同比上升约 348%。 1、科研向产品转化实现重大突破,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应用及产品研发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预研-转化-应用-产品”的闭环路径,加强了科技创新体系的组织优化,明晰了专职科研部门,同步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激励力度,促进实现科研向产品转化,以城市级数字孪生底座、交通仿真、宏观模型等关键技术产品为代表的前沿成果保持行业领先。 公司保持研发创新投入,加快推动产品研发及科研成果应用。科研成果应用方面,公司不断突破仿真精度、轨道调度优化和信号控制优化等关键技术,实现对智慧宝安交通提升工程二期项目、顺德区道路交通信号智能化项目、NOCC 二期工程管理云设备采购与集成服务项目采购等重大项目的交付支撑。其中,智慧宝安交通提升工程二期项目基于实时在线仿真和交通模型的可计算路网全面构建规划建设、综合治理、运输安全、设施健康等专业应用体系,打造智慧决策、精明治理的交通数字化示范区。产品研发方面,一是预发布城市级交通操作系统,并完成部分模块研发。二是完成城市级跨时间、多尺度、多空间、融合数模一体化的交通全要素数据治理孪生底座1.0 版本研发,有效支撑公司规划、工程、孪生应用等项目策划及交付,形成数字孪生端到端工程化交付能力。三是结合项目交付沉淀迭代技术中台的可复用能力,提高项目交付效率及客户需求相应速度。 2、全面强化生产经营,核心竞争力突显,优势业务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深圳本地市场,全面强化生产经营,各项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半年新签订合同金额48,727.45 万元,其中深圳市内新签合同额 36,889.38 万元,同比增长 30.44%。同时储备了诸多软件平台等优质业务机会,为全年新签合同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规划咨询业务持续发挥“交通+轨道”多专业融合优势,落地西丽枢纽交通规划及设计专题项目及广佛江珠城际江门段综合开发及站城一体化规划设计两大千万级 TOD 项目。同时,公司重大规划项目加强与宏中微观模型的融合,着力提升各类项目的数据分析能力,沉淀可复用、可计算、可评估的交通动态仿真能力。在规划咨询业务数字化支撑上,公司一方面加强多源数据校核分析,增强数据可溯可信可靠度,推动重大项目策划落地;另一方面,持续升级数据底座,开展数据模型治理,提升自研 TransPasS 平台数据的统一性及准确性。 报告期内,公司工程设计技术能力通过滨海下沉、望海路、龙岗大道下沉等多个重大项目实践,在大桥、特大桥、长大隧道、地下空间等复杂结构的工程设计能力获行业充认可。上半年公司成功中标深圳南光高速北延、盐龙大道北延等标杆项目,进一步巩固深圳本地重大市政通道设计市场。全过程咨询业务快速增长,成功落地轨道 16 号线东纵纪念馆站和燕子湖站地下接驳通道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彩梅立交改造工程全过程工程咨询。公司品质设计持续领跑行业,线性景观设计成为行业标杆,报告期内中标环西丽湖绿道项目,首次突破“涉水”“碧道”类设计业务,实现“重新定义绿道”;同时,探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技术创新点,在宝安大道健步道、宝安西湾红树林公园改造等项目中予以实践。 报告期内,公司大数据软件与智慧交通业务在深圳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突显,占有率稳步提升,成功落地 BIM 建模、智慧交通工程、信号配时等一批标杆项目。同时,智慧高速实现成功复制,报告期内中标福建高速集团沈海高速泉厦段扩容工程数字化技术指导咨询服务项目。 3、持续推进主题品牌建设,行业影响力再创新高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以“创新示范高端智库”及“数字化基建应用先锋”为主题的品牌建设,积极筹办由中国公路学会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执委会主办的 2023WTC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三网融合”分论坛、由科技部主办的中国国际人才交通大会,邀请数十位行业专家共谋交通发展,成功举办多场交通先锋论坛。同时,为扩大行业影响力,报告期内,以“筑梦鹏程,智联天下”为主题,公司承办了 2023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创新论坛,作为发起单位公司和 26 家企业代表共同发起成立了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协会。同时,公司还邀请了数十位行业专家共谋交通发展,成功举办多场交通先锋论坛。 4、匹配业务转型新需求,持续开展组织优化,构建敏捷型组织为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目标,匹配战略及业务转型新需求,并结合公司经营稳增长、财务可持续与人效提升的年度工作要求,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组织及职能优化。一是进一步完善科技组织架构,强化科研力量,有力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上半年公司首席科学家荣获 2023 年深圳“最美科技工作者”,科研实力再获业界肯定。二是发挥多专业融合优势,调整生产组织,强化部门整合,集中优势资源,以切实推动业务向数字化运营与服务转型发展。三是新设中国区统筹管理原华南、华东、西南、华北四大区域事业部,有效拉通全国区域资源,加快推进全国化市场布局,并积极拓展国际区域市场。四是整合公司优势资源,筹建新团队、新组织,赋能控股公司业务突破发展。五是进一步强化职能部门服务与赋能支撑作用,优化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职责,支撑公司加强专业化、平台化能力建设。 5、优化内部端到端流程,以信息化手段沉淀组织最佳实践,提升经营、财务、投后稳定性一是围绕提升人效的核心目标,梳理识别 LTC 流程关键节点,进一步完善工时管理、评审及决策流程等,保障全流程运作过程中对质量和风险的管控,确保流程高效运作及决策风险可控,并依托 IT 系统升级,沉淀固化流程执行与业务统一运作,提升公司项目群交付的成本、质量、进度管控,确保经营稳定性。 二是提升精细化的经营管理能力,通过优化公司级的预算、核算流程体系及项目级“四算”流程,加强业财融合,为公司各级经营单位提供及时、准确、精细化的经营数据,支撑业务单元达成经营目标及业务战略,确保财务稳定性。 三是构建控股公司的“战略-业务-管理”协同机制,完善公司治理及授权体系,出台系列控股公司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防范经营风险,确保投后稳定性。 |
2022/12 | 净利润 | 营业收入 | ROE | 毛利率 | 净利率 | 净现比 | 费用率 | 存货周转 | 应收账款周转 | 市场占有率 |
---|---|---|---|---|---|---|---|---|---|---|
深城交 (同比增幅) |
1.66亿 (+3.75%) |
12.26亿 (+5.78%) |
7.86% (-40.23%) |
36.37% (-3.17%) |
13.5% (-2.39%) |
-0.09 (+83.93%) |
25.59% (+7.97%) |
16.9次 (-62.05%) |
1.69次 (-37.64%) |
1.23% (-0.81%) |
行业均值 (同比增幅) |
1.1亿 (-42.11%) |
25.12亿 (+3.04%) |
5.52% (-47.97%) |
20.68% (-13.0%) |
4.38% (-43.7%) |
1.73 (+105.95%) |
12.14% (+0.58%) |
7.27次 (+16.13%) |
2.86次 (-5.61%) |
- |
一、概述 深城交坚持以“让交通与城市更美好”为使命,围绕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绿色化、韧性化的行业发展趋势,持续推动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业务合同、营收占比逐年提升,2022年数字化业务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实现营业收入36,027.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25%,合同额83,506.6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0.71%。在持续推动数字化业务升级过程中,深城交深刻意识到专业技术服务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人机交互模式,能够更大幅度的发挥专业化能力以及数字化平台的赋能提升作用,逐步形成了以“CIM+BIM+TIM”的数字孪生底座为桥梁媒介,“数字化平台+专业化服务”的业务组合模式,重点围绕城市交通政策规划与综合治理、重大工程设计与新基建、基础设施监检测与运维、数字化城市管理与运营服务“4”大板块专业服务,为客户创造“数-规-建-养-运”的全周期核心价值。基于上述业务模式,公司推动包括组织优化调整、研发体系完善、人员能力建设、人力资源池调配、LtC流程体系等一系列变革举措,持续推动“专业化、平台化、国际化”的组织能力建设。 1、技术领先:持续强化科研及研发能力,以“数字孪生平台”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保持行业领先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发生研发费用12,523.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22%,较上年同期增长0.68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立项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现连续5年牵头9项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成功牵头获批广东省数字孪生重点实验室,参与获批交通运输部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成功担任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城市数字孪生专题组副组长单位,成功立项参编2项国家标准;获得各类奖项近百项,首次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是深圳市近20年来首个牵头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市属国企,也是今年深圳市唯一牵头获得两项省科技进步奖的企业;知识产权谋篇布局、全面推进,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两百项,实现数量翻倍,成功获批龙华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标志着深城交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进入新阶段,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知识产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按照深圳市国资委工作的统筹安排,积极申报并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科改示范企业”,成为深圳入选的7家企业之一。 公司多年来的持续科研成果积累,已转化成为行业领先的“数字孪生平台”应用,全面支撑了公司业务数字化升级,报告期内,公司在深圳轨道五期规划、福建高速数字孪生、深圳市运输一体化平台等多个标杆项目中应用“数字孪生平台”成果,收到业主广泛好评,并成为行业数字化应用标杆;与此同时,公司内部上线使用“深研云”数字化工具平台,已成为支撑规划、设计等业务的重要生产工具。 2、业务突破:数字化成为业务主要增长点,区域化布局效果显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580.2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5%,其中数字化业务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实现营业收入36,027.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25%;其中公司在广东省以外实现营收28,123.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83%,区域布局战略效果显现。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合同金额172,341.9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80%,其中数字化业务合同额83,506.62万元,占总合同金额的48.45%,较上年同期增长70.71%,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报告期内,落地了NOCC二期工程管理云设备采购与集成服务项目采购、智慧宝安交通提升工程二期项目、深圳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土建工程)(EPC)项目、福建高速数字孪生及仿真决策平台等多个标杆项目。公司获评华为2021年度“最佳咨询规划合作伙伴”和“最佳总集合作伙伴”,在智慧交通领域建立了更强的生态伙伴及方案整合与被整合能力。此外,依托数字化赋能规划设计业务,创新业务模式,规划设计业务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规划设计业务行业整体低迷的环境下,规划咨询业务合同额47,840.55万元,占新签合同金额27.76%,较上年同期增长8.48%。 3、组织优化:围绕数字化及全产业链能力持续实施组织优化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构建“专业化、平台化、国际化”组织的目标,按照打造“科研、生产、销售”的专业化组织以及平台化职能管理组织的要求进行组织优化调整。一是打造高定位高水平前瞻性的科研组织,构建“预研-转化-应用-产品”的闭环路径;二是构建优势整合的专业化生产组织,围绕专业化、数字化、工程化能力建设整合或增设专业部门,形成更深、更宽的技术、业务护城河;三是建立资源统筹与协同管理的区域组织,组建中国区区域组织,协同总部业务能力,强化区域市场销售组织能力;四是搭建高效运转平台化职能组织,实现战略、技术赋能牵引,质量IT运营管控,政企、财务、人力共享服务,行政、审计总体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数字化能力提升,建立面向全集团的资源能力调配机制,通过在智慧事业部建立PDT+资源/能力中心矩阵式组织运作模式,推行资源买卖,养兵、用兵分离,沉淀专业能力,实现数字化能力的灵活调配,实现人力资源调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与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城交院)达成股权合作协议,成为南京城交院控股股东。目前,深城交与南京城交院已积极开展战略与业务融合,整合后,深城交整体形成了“双智库品牌+专业化机构(科研+事业部+控股公司)+全国化服务”的集团化组织阵型。 4、人才培养:推动全员数字化能力建设,形成“数字化+”专业化团队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人才“选育用留”工作,提升团队数字化、专业化能力。一是成体系构建人才专业队伍能力,其中规划业务板块人员能力进一步向数字化、运营化能力转型;工程板块重点提升BIM应用能力以及专业化能力,构建专业配置齐全的技术团队,可独立承担路、桥、遂等市政大通道设计以及BIM开发应用、全过程咨询的全链条业务;IT板块重点加强产品能力及平台研发能力建设,形成专业齐备的软件交付资源池。二是构建国家级人才领衔、省部级人才支撑、市区级人才中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报告期内,1人入选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次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国土空间规划行业)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三是重视引进、选拔、培育优秀人才,完善人才梯队,报告期内2022年共引进人才266人,包括关键人才32人,2022年度共选拔干部46人,145人完成职称评审(其中正高级9人,副高级22人); 5、效率领先:构建面向大型数字化项目的运营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经营确定性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质量-进度-成本”全面质量评价及闭环改进管理机制,较好支撑项目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公司委托了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完成LTC流程体系变革咨询,成立变革委员会,统筹推进管理变革各项工作,拉通职能管理协同机制,提升企业运转效率。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LTC流程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项目级“四算”、工时及损益管理、质量前置管理等,深入推动项目经理制,持续强化项目正向交付管理及质量、进度、成本等全面质量评价和风险预警,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形成以业绩目标为牵引的大质量运营体系。 二、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 公司以“全球领先的城市交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为愿景,围绕“数字化、网联化、绿色化、韧性化”核心方向,致力成为规划设计行业先行者、新基建领域引领者和智慧城市生态运营者。 在业务领域上,围绕“数字化”业务方向,公司将进一步夯实数字平台底座,依托公司多项国家级科研创新成果,构建“数字化全要素”平台,实现数字化规划、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工程、数字化运营的全方位业务升级;围绕“网联化”方向,依托创新技术应用,构建精准可靠的大交通运营体系、以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为载体推动多方式多业态协同运营,适应自动驾驶发展的弹性管理体系以及以安全为底线的主动管控体系;围绕“绿色化”方向,公司将在业务全链条进一步加强双碳战略、景观环境、生态治理等方向的业务能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绿色化”发展;围绕“韧性化”方向,公司将持续推动面向基础设施长周期的检测监测、运营服务以及设施新材料新工艺方向应用。 在市场布局上,公司始终以打造全球领先的国际化组织为目标愿景,将依托深圳的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将成熟业务板块及业务模式,分阶段向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全国其他区域、发达国家及地区、“一带一路”辐射区域进行拓展。 在组织管理上,围绕“专业化、平台化、国际化”的组织建设思路,围绕“四领先一优秀”(技术领先、人才领先、效率领先、成本领先和质量优秀)的战略目标持续进行提升完善,以技术领先驱动业务发展,以人才领先保障技术创新,以效率、成本领先吸引高端人才,实现企业高质量优秀发展。 (二)2023年度发展规划 2023年,公司将以技术领先为核心,加快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研发应用,推广“平台+服务”业务模式,进行业务横纵向延伸,完善全产业链业务能力,加快全国市场拓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围绕“竞争力提升”和“保障稳定性”两大核心主题落实年度关键任务。 1、构建“优势业务、培育业务、探索业务”差异化、前瞻性的业务布局 1)优势类业务:依托数字化能力,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规划咨询板块以规划技术再领先、人才引培增实效为重点,打造高端智库,持续业务创新,提升方案设计服务能力,同时加强模型对规划方案支持,实现数字化升级,构建“1+3+1”的业务能力和优势;工程板块以加强全链条、数字化、工程化业务能力为重点,推进设计+代建+全过程咨询+EPC+监检测的一体化发展;智慧板块重点加强产品能力建设,完善协同运作平台,打造全要素数字孪生平台,提升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及标准化。 2)培育类业务:培育面向持续运营的数字化业务能力 2023年,公司将重点实现两个业务方向进行业务能力培育,一是重点发展运营类业务,拓展停车运营平台、新能源运营服务等业务;二是依托数字孪生底座能力,培育拓展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运营。 3)探索类业务:储备未来业务增长点 2023年,公司将重点探索产业经济、低空经济、自研硬件产品及新材料新工艺等业务,提前储备能力,争取在市场上实现合同额0-1的突破,同时探索面向新加坡等发达地区以及“一带一路”区域的国际化业务。 2、围绕人效水平核心目标提升竞争力 一是在各个环节落实人效指标,实现人效水平稳定提升。面向“售前-交付-管理”的各阶段分解,制定每个环节人效提升的关键措施;在管理阶段,通过流程运作效率提升、知识库建设、采购成本降低、高效行政流转体系等举措提升管理人效。 二是重点关注关键人才(高潜人才、领袖级人才)的引进,人才梯队、干部梯队的识别、储备、任用及培养,并通过文化及价值观建设,最大化激发组织及人才的活力。加强新团队的引进及建设,同时各部门在现有团队的基础上,加强新业务方向团队能力建设,以及现有团队结构的持续优化及人效提升。 三是通过科研产品竞争力,实现人效水平质变。完善“预研-转化-应用-产品”的闭环路径,搭建国家级科研载体及平台,实现国家级奖项突破,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打造统一信控平台、高速孪生中台、数据治理与数据中台等标杆性产品,助力核心软件产品业务增长,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和服务体系,提高产品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3、通过稳定持续的业绩增长保障稳定性 一是持续升级业务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基于数字化能力及城市运营,进一步升级公司业务体系,形成以“数字全要素”底座为基础,“平台+服务”为主要业务模式,面向新型城建行业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构建以“创新示范高端智库”以及“数字化基建应用先锋”为主题的品牌形象,加强品牌建设,助力市场外部资源推动。 二是完善预算核算体系,保障财务稳定性。在保障数字化业务、全国化布局的发展预期前提下,审慎进行2023年度预算编制并执行严格管控,完善业财一体项目级成本预算管理体系,保障全年业绩目标稳定达成。 三是通过战略业务双向赋能,保障投后稳定性。构建与控股公司高效协同业务管理机制,完善公司治理及授权体系,提升管理效率,防范经营风险;构建“战略-业务-管理”协同机制,成就共同价值。 |
2022/06 | 净利润 | 营业收入 | ROE | 毛利率 | 净利率 | 净现比 | 费用率 | 存货周转 | 应收账款周转 | 市场占有率 |
---|---|---|---|---|---|---|---|---|---|---|
深城交 (同比增幅) |
0.05亿 (-83.87%) |
4.58亿 (-4.18%) |
0.24% (-96.65%) |
28.59% (-8.8%) |
1.04% (-84.02%) |
-51.04 (-415.56%) |
31.03% (+34.74%) |
12.03次 (-71.77%) |
0.72次 (-38.98%) |
1.14% (-4.2%) |
行业均值 (同比增幅) |
0.54亿 (-48.08%) |
10.34亿 (-15.04%) |
2.71% (-50.09%) |
20.71% (-6.25%) |
5.2% (-39.32%) |
-2.33 (-46.54%) |
12.31% (+11.2%) |
2.83次 (+3.66%) |
1.18次 (-11.94%) |
- |
报告期经营情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报告期内,受疫情持续反复,特别是深圳2022年一季度疫情比较严重的影响,公司项目签订、交付及验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较预期时间都有所推迟。面对疫情反复及宏观环境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公司围绕“十四五”既定战略,凝心聚力,积极应对区域市场环境变化,确保总体经营的稳定性,实现营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时聚焦“高质量发展”,以强内功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速重大科研项目与成果转化研发,全面数字化升级业务体系,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5,841.56万元,同比下降4.08%;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95.76万元,同比下降90.79%;实现新签合同总额54,192.00万元,同比下降32.36%;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待执行合同总额162,508.65万元,较年初增长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