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迪克 (300652)- 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 - 管理层经营报告

本期经营绩效评级: C+

本期经营核心业绩指标:    更多指标
2023/12 净利润 营业收入 ROE 毛利率 净利率 净现比 费用率 存货周转 应收账款周转 市场占有率
雷迪克

(同比增幅)

1.2亿

(+15.38%)

6.52亿

(+0.62%)

9.39%

(+1.84%)

32.02%

(+8.65%)

18.47%

(+15.37%)

0.92

(+5.75%)

12.11%

(-0.74%)

1.93次

(+1.58%)

4.85次

(-4.34%)

0.44%

(-12.0%)

行业均值

(同比增幅)

5.29亿

(+105.84%)

73.63亿

(+2.88%)

10.08%

(+100.8%)

19.4%

(+36.14%)

7.18%

(+100.0%)

1.74

(-1.14%)

10.55%

(+5.82%)

4.09次

(+2.25%)

6.34次

(-1.25%)

-
本期管理层经营报告:

一、概述 2023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大,消费需求复苏疲软,行业激烈竞争以及终端交易价格持续下探等不利影响,也对汽车行业及公司所在的零部件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面对诸多挑战,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市场信心也随着各地促销政策、国六排放标准等稳增长相关政策的及时落地得到提振,市场需求逐步释放,总体呈现出低开高走,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坚持既定的企业发展方针,着眼于目前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立足于国产化替代趋势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持续巩固现有存量售后市场(AM)业务的同时,稳步推进主机配套(OEM)市场业务;强化产销协同和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管理流程,稳步推进降本增效的管理措施;公司整体业务经营、研发及市场拓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实现了高质量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格局。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经营指标稳中有升,实现营业收入 6.52 亿元,同比上升 0.62%;实现利润总额 1.31 亿元,同比上升 9.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037.94 万元,同比上升 16.03%;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0,460.39 万元,同比上升 13.18%。报告期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 9.41%,每股收益 1.17 元。公司报告期末总资产 16.77 亿元,同比上升 10.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13.22 亿元,同比增长 6.39%。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良好,整体经营环境、经营模式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投资者判断的重大事项等方面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公司作为具有一定规模水平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商,深耕汽车零部件行业二十余年,坚持“高端乘用车轴承实现国产替代进口”的战略发展目标,不断自我加以完善,从设备升级到技术升级,从成本优势到技术优势,在企业内部管理、生产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等方面不断强化自身,提升企业发展硬实力,从而更有底气的参与到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国际分工中去。 2024 年,公司将继续聚焦主业,全面推进主营业务拓展、更加坚定地向高端乘用车轴承的国产替代进口的目标迈进,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公司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夯实未来业绩基础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市场渗透率和保有量快速上升;在此背景下,公司将努力进行市场开拓和新项目开发,继续优化客户结构,深耕自主品牌头部客户、积极推进定点新项目落地,进一步丰富客户集群,分散业务风险。在细分领域上,公司将持续关注商用车、特种车辆、机械工程等场景,持续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拓宽业务边界,夯实业绩基础。 做好企业内外兼修,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在企业内部,加强柔性化生产能力,加快桐乡三厂建设步伐的同时,公司将做好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完善管理体系、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在专注于主营业务的同时,公司将在时机成熟时,谋求更多合作发展机遇。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本着对股东有利、对公司发展有利的基本原则,寻求与公司主业发展相关的企业或技术成果作为收购、兼并标的,进行跨地区兼并、联合、重组或直接投资,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拓展公司业务纵深。做好企业内外兼修,实现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核心团队建设,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2024 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核心团队建设,注重核心人员的能力提升,同时加强后备梯队的人才培养;通过推行和完善全员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完善预算管理、项目管理和采购控制制度,努力控制项目执行成本,实现降本增效;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建立岗位轮换交流制度,多岗锻炼,培养复合型人才;严格履行资本市场各项制度,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本期经营绩效评级: D-

本期经营核心业绩指标:    更多指标
2023/06 净利润 营业收入 ROE 毛利率 净利率 净现比 费用率 存货周转 应收账款周转 市场占有率
雷迪克

(同比增幅)

0.54亿

(+1.89%)

2.87亿

(-11.42%)

4.3%

(-16.83%)

28.45%

(-1.04%)

18.71%

(+15.0%)

0.93

(+165.71%)

8.88%

(-23.12%)

0.89次

(-2.2%)

2.26次

(-3.83%)

0.42%

(-20.75%)

行业均值

(同比增幅)

2.23亿

(+28.16%)

37.55亿

(+10.18%)

4.06%

(+18.02%)

17.44%

(+27.49%)

5.93%

(+16.27%)

1.61

(+159.68%)

9.78%

(+4.04%)

2.0次

(+6.38%)

3.02次

(+0.0%)

-
本期管理层经营报告: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汽车轴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AM市场。在汽车配件领域有多年的售后市场及OEM配套经验。 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外部环境纷繁复杂,在国际矛盾频发,汽车消费需求恢复缓慢,终端交易价格持续下探等因素影响下,汽车行业及公司所在的零部件行业产销情况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但国内汽车市场在经历了一季度的市场过渡期后,二季度形势明显好转,整体保持稳健发展,在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的大力支持下,叠加经济实用的新能源汽车车型供给持续丰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持续增长,从而有望带动全产业链需求扩大,更好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既定的企业发展方针,立足于国产化替代趋势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积极调整客户结构,卡位新能源赛道;在持续巩固现有存量售后市场(AM)业务的同时,前期布局的主机配套(OEM)市场业务也在本报告期内稳步推进,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已经与众多车企实现了配套或合作关系,如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东风汽车、江铃汽车以及广汽、零跑等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另外部分潜在意向客户也在持续对接中,公司整体业务经营、研发及市场拓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实现了高质量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格局。2023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682.4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66.3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736.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4%。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聚力发展,提质增效 当下新能源汽车在市场驱动下提前进入上升拐点,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整车厂竞争格局正加速重塑。终端消费客户对产品质量、车型迭代、服务响应以及价格敏感度通过整车厂传导到零部件厂商。在配套整车厂供应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配合客户进行产品升级迭代、实现快速交付,这对零部件厂商自身的柔性生产能力、协同能力、快速响应和降本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提质增效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实现突围,树立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抓手。 报告期内公司对产线进行了进一步升级规划,工厂自动化水平和生产调度能力显著提高,为产品质量升级夯实了基础;成本管控方面,公司通过完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使各生产事业部深入参与到生产经营中来,加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强化降本控费的考核力度,以项目进展作为节点,从采购、研发、技术到生产制造、外协、物流等多个环节,建立起合力多措、齐抓共管的精益化生产机制。 2、优化客户和产品结构,打造发展新格局 公司凭借自身深耕乘用车高端售后市场二十余年的制造底蕴,在立足现有业务板块的基础上,把握行业机遇,充分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主机市场的赛道中来,稳步推进售后/主机双向产业布局,以毛利率较高的售后市场为根基,逐步向主机配套市场,特别是新能源增量市场拓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公司原有存量业务以服务高端售后市场为主。在多年合作过程中,公司积累了过硬的制造能力和管控能力,并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对自身工程能力加以优化,正向研发与同步开发能力稳步提升,具备了匹配整车厂的同步开发能力;多个前期定点意向项目已在近期陆续转化成订单向车企交付,如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广汽集团以及零跑汽车等,未来公司将持续大力开发乘用车主机客户、高端AM市场客户及商用车客户,扩大市场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 3、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人力资源是公司保持持续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关键,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一系列人才提升措施。包括聘请专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外派业务骨干人员学习,同时组织内部培训及交流等形式的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拓宽了员工视野,提高了员工整体专业知识水平及业务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化内部管理运营、制度化体系建设,通过不断加强人员培养以及团队建设,不断优化公司组织架构,梳理内部制度和流程,逐步实现公司发展的系统化、信息化建设;通过不断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合理有效配置人才资源,根据业务的差异性及不同业务领域的能力需求,制定差异化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员工队伍更为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

本期经营绩效评级: C+

本期经营核心业绩指标:    更多指标
2022/12 净利润 营业收入 ROE 毛利率 净利率 净现比 费用率 存货周转 应收账款周转 市场占有率
雷迪克

(同比增幅)

1.04亿

(+8.33%)

6.48亿

(+9.64%)

9.22%

(-5.44%)

29.47%

(-4.6%)

16.01%

(-1.36%)

0.87

(+112.2%)

12.2%

(-18.67%)

1.9次

(-7.77%)

5.07次

(-4.7%)

0.5%

(+0.0%)

行业均值

(同比增幅)

2.57亿

(+5.76%)

71.57亿

(+9.3%)

5.02%

(-1.57%)

14.25%

(-3.72%)

3.59%

(-3.23%)

1.76

(+120.0%)

9.97%

(-10.74%)

4.0次

(-6.98%)

6.42次

(-2.73%)

-
本期管理层经营报告:

一、概述 2022年,汽车行业面对了来自芯片结构性短缺、预期转弱以及能耗双控等多重超预期的冲击,全行业以及公司所在的细分领域一时间均受到了较大影响。但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统筹指挥下,预期冲击得以被快速、妥善的应对,市场信心也随着国家相关稳增长政策的及时落地得以提振,市场供需逐步回归至正常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充分把握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机遇,立足于国产化替代趋势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积极调整客户结构,卡位新能源赛道;在持续巩固现有存量售后市场(AM)业务的同时,前期布局的主机配套(OEM)市场业务也在本报告期取得了较大进展:2022年,公司获得了国内外众多车企的项目定点,且定点已经陆续转化成订单,开始向车企进行小批量交付,如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东风汽车、江铃汽车以及合众、零跑等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公司整体业务经营、研发及市场拓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实现了高质量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格局。 上述经营策略的落实保障了企业报告期内生产经营的稳定运行。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4,789.64 万元,同比上涨 9.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375.27 万元,同比上涨 8.1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9,242.65万元,同比上涨 21.34%。 二、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公司作为具有一定规模水平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商,深耕汽车零部件行业二十余年,坚持“高端乘用车轴承实现国产替代进口”的战略发展目标,不断自我加以完善,从设备升级到技术升级,从成本优势到技术优势,在企业内部管理、生产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等方面不断强化自身,提升企业发展硬实力,从而更有底气的参与到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国际分工中去。 2023年,公司将继续聚焦主业,全面推进主营业务拓展、更加坚定地向高端乘用车轴承的国产替代进口的目标迈进,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公司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积极拓展市场空间,持续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 2023年汽车行业处于全面转型升级的时期,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补助进一步退坡,芯片持续短缺等挑战下预计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市场渗透率和保有量快速上升;在此背景下,公司将努力进行市场开拓和新项目开发,继续优化客户结构,深耕自主品牌头部客户、积极顺应造车新势力潮流并拓展合资客户的客户,进一步丰富客户集群,分散业务风险。在细分领域上,公司将切入商用车主机厂,持续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不断拓宽业务边界。 做好企业内外兼修,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在企业内部,继续积极推进工厂设备升级以及自动化技术改造的同时,公司将做好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完善管理体系、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在专注于主营业务的同时,公司将在时机成熟时,谋求更多合作发展机遇。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本着对股东有利、对公司发展有利的基本原则,寻求与公司主业发展相关的企业或技术成果作为收购、兼并标的,进行跨地区兼并、联合、重组或直接投资,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拓展公司业务纵深。做好企业内外兼修,实现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核心团队建设,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2023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核心团队建设,注重核心人员的能力提升,同时加强后备梯队的人才培养;通过推行和完善全员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完善预算管理、项目管理和采购控制制度,努力控制项目执行成本,实现降本增效;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建立岗位轮换交流制度,多岗锻炼,培养复合型人才;严格履行资本市场各项制度,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本期经营绩效评级: B

本期经营核心业绩指标:    更多指标
2022/06 净利润 营业收入 ROE 毛利率 净利率 净现比 费用率 存货周转 应收账款周转 市场占有率
雷迪克

(同比增幅)

0.53亿

(+55.88%)

3.24亿

(+29.08%)

5.17%

(+46.88%)

28.75%

(-5.05%)

16.27%

(+21.78%)

0.35

(-20.45%)

11.55%

(-29.01%)

0.91次

(-11.65%)

2.35次

(-12.64%)

0.53%

(+23.26%)

行业均值

(同比增幅)

1.74亿

(-4.92%)

34.08亿

(+6.07%)

3.44%

(-11.11%)

13.68%

(-19.91%)

5.1%

(-10.53%)

0.62

(+148.0%)

9.4%

(-16.74%)

1.88次

(-12.96%)

3.02次

(-7.93%)

-
本期管理层经营报告: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汽车轴承制造企业,在汽车部件领域有多年的主机配套及售后市场经验。 (二)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汽车轴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轮毂轴承、轮毂轴承单元、圆锥轴承、离合器分离轴承、涨紧轮等。 轮毂轴承、轮毂轴承单元、圆锥轴承:主要应用于汽车车轴处用来承重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的零部件,既承受轴向载荷又承受径向载荷,是汽车载重和转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轮毂轴承单元是将轮毂轴承、轮轮毂轴承羊角端和制动器端安装法兰、以及相关密封圈、轮胎安装螺栓、ABS轮速传感器(包括磁性编码器)等主要零部件一体化集成设计并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产品。 离合器分离轴承:汽车动力系统中的重要零部件,位于离合器与变速器之间,通过其轴向移动使离合器分离,从而切断汽车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输,辅助完成汽车起步、停驶及换挡等项操作,保证了离合器能够接合平顺,分离柔和,减少磨损,延长离合器及整个离合器系统的使用寿命。 涨紧轮: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皮带张紧装置,用来调节同步带的松紧度,自动调整张紧力,为系统提供合适张力,保证系统正常运转,同时避免运转过程中皮带出现打滑、异常磨损或噪音,使传动系统稳定安全可靠。 (三)主要经营情况 2022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在乘用车芯片短缺、疫情反复以及能耗双控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压力影响下,汽车行业及公司所在的零部件行业产销情况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但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国家相关稳增长政策的及时落地,自第二季度末市场端供需逐步回归至正常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把握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机遇,立足于国产化替代趋势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积极调整客户结构,卡位新能源赛道;在持续巩固现有存量售后市场(AM)业务的同时,前期布局的主机配套(OEM)市场业务也在本报告期取得了较大进展:2022年上半年,公司获得了国内外众多车企的项目定点,且定点已经陆续转化成订单,开始向车企进行小批量交付,如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东风汽车、江铃汽车以及威马、零跑等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公司整体业务经营、研发及市场拓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实现了高质量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格局。 上述经营策略的落实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疫情对业绩的冲击。2022 年 1-6 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2,435.58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29.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276.9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57.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4,688.0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47.72%。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聚力发展,提质增效 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快速上升拐点,对零部件厂商规模化、协同能力和产品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做好提质增效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实现突围,树立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抓手。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了基地布局和产业结构,显著提高了工厂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为产品质量升级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成本方面,面对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带来的成本压力,公司不断强化产品价格管控,优化价格结算联动机制,加强大宗物资采购和原材料库存的管控,通过持续的工艺改进、技术创新,降本提效。通过上述措施,一定程度地抵消了不利因素给公司盈利水平造成的影响,最终得以实现整体经营效益的提振。 2、优化客户和产品结构,打造发展新格局 公司凭借自身深耕乘用车高端售后市场二十余年的制造底蕴,在立足现有业务板块的基础上,把握行业机遇,充分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主机市场的赛道中来,稳步推进售后/主机双向产业布局,以毛利率较高的售后市场为根基,逐步向主机配套市场,特别是新能源增量市场拓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公司原有存量业务以服务高端售后市场为主。在多年合作过程中,公司积累了过硬的制造能力和管控能力,并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对自身工程能力加以优化,正向研发与同步开发能力稳步提升,具备了匹配整车厂的同步开发能力;近期多个新能源主机项目已审核通过取得定点认可,且定点意向已在近期陆续转化成订单向车企交付,如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威马汽车以及零跑汽车等,未来公司将持续大力开发乘用车主机客户、高端 AM 市场客户及商用车客户,扩大市场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 另外,公司研发团队也在积极关注轴承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成果,不断推进企业自身研发创新,积极推进研发制造如新能源减速箱轴承、及机械臂关节丝杆轴承等适用于新车型、新领域的产品,以期实现产品在配套单车价值上的突破和整体产品结构的深化。 3、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人力资源是公司保持持续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关键,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报告期,公司继续深化内部管理运营、制度化体系建设,通过不断加强人员培养以及团队建设,不断优化公司组织架构,梳理内部制度和流程,逐步实现公司发展的系统化、信息化建设;通过不断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合理有效配置人才资源,根据业务的差异性及不同业务领域的能力需求,制定差异化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员工队伍更为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 4、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实和执行 国内目前局部地区疫情仍存在往复,这充分体现了防疫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公司充分认识现阶段疫情的新形势,高度关注疫情变化,为保障防控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上,公司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应急措施和经营计划,全面提升企业各环节的管控和运行质量,努力消化疫情和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建立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的内部协同和快速反应机制,稳定内部员工和外部合作伙伴。